夜幕终于降临了。
繁星点点,明月高悬,因为是满月,能见度不算低。
但是,这也比白天进攻要好。
因为托木斯克城墙上有大量的火炮。
不论是十二磅炮,还是小型的,卡在成墙上的鹰炮,都对进攻部队有巨大的威胁。
十二磅炮是野战可以携行的最大火炮。算是重炮了。在马面墙的平台上有二十四门重炮,这是非常强横的火力。可见毛子对这座城市的重视。
鹰炮一般是七十毫米到八十毫米的一磅炮。这个数量也有七十二门。
合计火炮近百门了。
再小的炮,不论是射程还是威力,都不是燧发枪能比的。
白天进攻有大量火炮的坚固城池伤亡会非常大的。所以王鹏选择夜攻。
第三团团长阿尔斯楞,带着全团3600人,牵着战马和驮载辎重的骆驼来到城前五百米的地方,建立进攻基地。
攻城必须下马,骑兵也只能当步兵用了。
工兵在搭建发射火箭的滑轨。
他们挖小坑把三角支架的腿埋进土里踩实。然后把一米五长度的钢管安装上。这些钢管和火箭炮的钢管作用一致,就是定向用的。
他们把一百具发射管安装好后,就开始组装火箭弹了。
现在康格列夫火箭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了。这一次运来的都是三代火箭。
火箭这东西特别适合骑兵携带,因为重量轻。远比重炮更受欢迎。之前的一代和二代火箭弹生产出来都不够用,很快都消耗完了。因为骑兵部队特别爱用。
在金山保卫战的一年多里,漠西蒙古四部汹涌而来的骑兵,往往被一波康格列夫火箭铺天盖地的覆盖射击,炸的人仰马翻,队列完全被打散。
这个时候,就是骑兵团反冲击的时刻。
他们用这种战术突袭围攻城堡的漠西蒙古大军,效果十分良好。
所以,火箭总是不够用,即使用蒸汽卡车运输,也得省着点用。没有团长批准是不能发射一枚火箭的。
现在第三代火箭,最大的改进就是把平衡杆子去掉了。
前两代都是一个圆柱形火箭,长一米多,直径十公分左右,里面有弹头爆炸部、燃烧部、发烟部、照明部等不同作用的战斗部。
然后在屁股上加上一根四米长的木杆儿或者竹竿儿,作为飞行稳定器使用,有这个长杆儿就跟箭矢的箭杆儿一样起到稳定射击方向的作用。
但这么长的木杆儿不方便运输,导致一卡车也运不了太多。
常总工把情况上报给杨凡后,杨凡依据后世的火箭弹设计特点给出了建议。他建议取消长杆,战斗部和火箭燃料管,喷嘴等采取分体式设计,战斗发射时,使用螺纹套口旋转连接。
这样一枚火箭弹就分解成三部分分别装箱,便于运输。
为了稳定射击弹道,对喷口进行了改进。从一个大喷口改成四个有一定倾斜度的小喷嘴。这样火药气体向后喷出时就会自旋稳定。
线膛枪炮是靠膛线来实现弹丸自旋稳定的。火箭弹虽然是滑膛发射管发射的,但可以靠喷嘴倾斜产生弹体自旋。这样长杆儿就没用了。
取消长杆,极大地缩小了弹体。再加上分体式设计,运输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。运量提高了一倍以上。
现在,工兵们打开一个个的木箱子,取出组件儿,开始组装一枚枚完整的火箭弹。
工兵是杨凡体系里待遇最好的兵种。这可是技术工种,一般人可干不来的。
他们除了搭桥修路,开山炸石外,还有很多的特殊的战斗任务。
飞雷炮这种火药抛射重炮武器也是他们负责使用的。爆破城墙、城门也是他们的活计。甚至扎营伐树、采石等也是他们负责。搭建帐篷和营区各项设施等。活计又杂又累。
现在发射火箭,也交给工兵来做。而不是骑兵团团属骆驼炮兵来干。
工兵是杨府军令处直辖兵种。战时配属给一线战斗部队,接受团级和营级主官管理。但是他们是临时编进来的,战斗后,归建回工兵团。
骑兵团的各个营也都在做攻城的准备。
现在,已经是这支部队组建的第四个年头了。技术兵器有了大发展。
他们攻城早就不会扛着沉重的云梯了。他们会分成几部分,组成进攻波次。分成进攻组、火力掩护组、支援组等。
进攻组在前面,用带轮子的铝合金大盾推着往上冲,同时抵挡城上的火力。
后面的人手持类似海军用射鱼枪的武器,射出带绳索的类似鱼叉的钢钩子。这种火枪的射出部分是钩子和绳索。用火药气体喷出,挂在城垛上,把软绳梯同时挂上城墙。
攻城的士兵先利用绳梯攀爬上墙。在接近垛口的位置抛出手榴弹,先把城墙上清理一波。然后趁着烟雾跳进城垛。
还有就是使用撑杆,一个伙的士兵八个人推,三个人在前面呈品字形,脚踏城墙外立面奔跑,他们一只胳膊把住撑杆的顶部十字形钢管,一手拿着双管手铳,通过助跑和撑杆,直接跑上城垛,然后跳进去。
部队准备进攻的时候,城墙上也都是守军在喧哗和调动。城里已经知道攻城的部队来到城下。这么大规模的进攻是不可能完全掩护的。必然会被发现。
其实无所谓,夜里能见度很低,火炮基本上是盲射,很难打中。这就够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新笔趣阁(m.xbiquge520.cc)明末钢铁大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