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怪杨凡的手下看不起毛子,一个直到唐朝才弄出国家来的蛮夷罢了。之前连国家都没有。历史满打满算才不到千年,有啥可看得起的。
更关键的是,这是一个从来都是异族统治下的民族。
他们不是像华夏历史上有过异族建立的政权,而是只要离开底层,上面的阶层都是瓦良格人,也就是异族是统治阶层。
留里克王朝、罗曼诺夫王朝都是,还有些敏感的就不说了。他们的历史就是一部少数族裔统治斯拉夫人的历史。
他们其实和印度的种姓制度差不多的。
一个民族要是不能自己管理自己,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,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。沙俄帝国虽然扩张了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那也是斯拉夫人的大监狱罢了。
他们一直当奴隶,直到十九世纪的农奴制改革,才把奴隶制取消了。那都是近代的事情了。
帝国强大起来后,他们开始对其他邻居施加影响。他们自己过得痛苦,带给其他民族的也不是什么好的体验。
只要和他们打过交道的国家和民族,事后鲜少有说他们好的。
欧洲的那些人其实非常不喜欢他们。甚至是歧视他们,排挤他们,不承认他们是白人。他们很孤独,其实没啥朋友。
可他们骨子里十分自卑,非要往欧洲那里凑。每一次都是热脸贴了冷的。折腾一大圈最后死心。然后下一代人继续这样循环。
其实,何必呢。
一个大国何必要依附别人呢。不管是心理上的,还是利益上的,都没必要。
华夏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,我们从不依赖别人,也不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同。我们根本就不关心别人怎么看我们。
我们只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,让别人说去吧。
此时,整个哈萨克北部边界七千多公里的边界线上,到处都在发生战斗。营一级的骑兵军部队,在拔除大大小小的据点。但有些大型的城池就不是小部队可以办到的了。
从乌拉尔山南部的平原出来,沿着哈萨克汗国北界不远的地方,有一条交通线路,是从莫斯科到远东的路线。
因为再往北,因为气候的原因,十分的不好走。那里冬季大雪覆盖,行动十分艰难。夏季又变成了沼泽地,特别难以通行,还有本地的野蛮部落的袭击。
南边是哈萨克汗国的地盘,自然是不可能让他们走的。
所以从莫斯科出来通往西伯利亚的道路就是这条线最合适。他们在一条条北向流动的河流岸边建筑堡垒。像是串起来的珠子一样,把道路和据点连接起来,形成一条有很多补给点的,通向远东的道路。
之所以选择在河边建筑城镇,一个是可以获得生活用水。另一个就是可以沿着河水向北极方向漂流,沿途建立新的定居点。
毕竟水路可比沼泽地好走太多了。
这和杨凡在外东北、松嫩平原的拓展一样。除了正在修建的中东铁路和公路,其他的居民点全在松花江、黑龙江、乌苏里江的沿岸。交通基本靠水泥船通航。
毕竟河流是现成的,有了船就可以直接用,比修路省钱省时间多了。至于冬季,则在冰冻的河面上走马拉爬犁。那个运量也挺大的。速度也还可以。
塔拉斯科城,哈萨克北界重要据点。
这里有三千多驻军,是沙俄渗透中亚的重要支撑点。1594年建城,到崇祯四年,已经建城四十多年了。这里有数千的流放囚犯和移民。
托木斯克城,建于1604年。是另一个大城。
这些大型据点对骑兵军的后路威胁很大。如果放任不管,他们的三四千骑兵如果从后面袭击运输队,会给南下的骑兵军造成很大的困扰。所以必须拔掉这些靠近哈萨克北界的据点。
王鹏作为第三师的师长,骑在马上,用望远镜看着托木斯克城。
这座城池是用黏土和石块砌筑的,城墙不规则,似乎是老爷说的那种多边形棱堡。外面有城壕。
据说毛子在城内有三千多军队,还有两千多平民。这里是他们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。
骑兵军因为骑马,没法携带重炮,唯一的火炮就是小型的佛朗机骆驼炮。显然用这种小炮攻击城墙没啥卵用。
“城内敌军的情况侦查清楚了吗。”王鹏一边观察着城内,一边问道。
副官楚鹰说道:“经过反复侦查,城内有火枪手874人,哥萨克骑兵1912人,长矛手456人,误差不会超过三十人。”
“城墙上有十二磅炮二十四门,鹰炮等小炮七十三门。”
王鹏站在一个土丘上,这里地势高,可以通过望远镜清楚的看到城内的情况。城内的建筑基本的都是木质的房屋。
城不大,所以房屋很密集。似乎火攻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“我们携带了多少康格列夫火箭。”王鹏回头问辎重队长。
“我们师部的驼队,有五千匹骆驼,其中一千匹骆驼驮载的是康格列夫火箭。大概有五千枚左右。”
这些火箭是分体的,用时组装起来。平时分解成小段便于骆驼驮载。
“火攻也是个好办法,毕竟我们没有重炮,临时从金山调运也来不及。老爷只给了三天时间。”参谋长徐威说道。
他听到师长问火箭,立刻就明白了王鹏的打算。
“而且,这次新送来的凝固汽油弹弹头也到货了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新笔趣阁(m.xbiquge520.cc)明末钢铁大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