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关于现阶段大明的闲聊杂谈(本章不收费)
大明建立初期还是沿袭的元代旧制。
先后在全国设立岭北行省、辽阳行省、陕西行省、河南行省、江浙行省、江西行省、湖广行省、云南行省、四川行省、甘肃行省、征东行省等十一个行省,不过征东行省(高丽国)与其他行省不同,拥有更高自治权,故而又通常认为只有十个行省。
行省就类似于如今的各个省份。
各行省一般设平章政事两人(从一品),为最高行政长官。
除地方外,则是中央了。
中央设中书省(最高行政机关、腹里)、枢密院(最高军事管理机关)、御史台(最高监察机关)、宣政院(统领宗教事务、管辖西藏、青海等地区)。
中书省也就是大明最高的行政部门,负责总理全国政务,类似如今的首都。
中书省的实际长官则是左右丞相(明朝初期尚左,左在右上)各一人,负责中书省的日常政务。设平章政事四人,作为丞相的副手;另设左右丞各一人、参知政事两人,为执政官,这些被统称为宰执。
此外,设参议中书省事四人,分别执掌左司、右司文牍,且有参与议定军国重事的权力。左司、右司则分别设郎中、员外郎、都事等官员。
这也就是整个大明权力最中心的构成了。
因为张平安的存在,李善长没能混成大明的第一位左丞相,而是以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身份,成为了张平安的副手,而徐达依旧成为了大明的第一位右丞相。
当然,李善长这个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身份也不过是个挂职。
这货还有个正一品的太师职位。
洪武三年初,朱元璋就授李善长为太师、徐达为太傅、常遇春为太保,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。
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公了。
虽说三公没有定员,就算加一个张平安进去也没啥,所以朱元璋原本是打算太师设两人,把张平安也加上去的。
但张平安考虑到一方面李善长本身是个能人,另一方面自己是打算提前退休的,领了太多官职到时候不好换人,也就没领太师的授衔。
算是变相的补偿李善长一点了,让李善长专美于前。
前面也说了中书省设平章政事四人。
一般来说,下一任的左右丞相大概率就会从这四人中出现了,白话一点来说就是候补的左右丞相了。
而李善长已经领了太师衔位,年龄又比张平安大,一般来说,是不大可能轮到下一任左丞相的。(历史上的李善长这会儿已经是左丞相了)
所以,现阶段胡惟庸的目的就是爬到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职位,然后等张平安卸任了,引发胡惟庸案,狠狠地刷一波存在感。
再就是朱标。
朱标这个人是四个儿子中最讨朱元璋喜欢的,如果说作为一位仁君,是极度合适的。
但有个缺点,太仁了。
比如朱元璋本人就很喜欢读《资治通鉴》,关于书中法治的言论也极为赞同,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读这本书。
但朱标却对这个嗤之以鼻,认为孟子的以仁治国为上,甚至因为这个问题和朱元璋一阵讨论。
最后逼得朱元璋没办法了,拿出了天地君亲师的言论问朱标,你是听我的还是听你夫子的。
朱标没办法,朱元璋君亲占了俩,只能妥协。
朱标万一做了皇帝这事,咱也说不上好坏,如果按照历史上的大明来说,个人觉得不一定有朱棣好,其中的原因就是太宽仁了。
历史上的大明并不像本书中那么顺利,可以说就是立在危墙上的。
朱棣迁都**(不让说的俩字),以“天子守国门”为号,镇守国门,阿菇迄今想到都一阵神往。
啊……
怎么一阵闲聊聊了那么多。
阿菇这会儿正在烧烤摊等老板上串串,一不留神聊了那么多都快够一章了……
嗯,下次再聊了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新笔趣阁(m.xbiquge520.cc)明代从龙指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