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月十二,也就是东方硕来到贾府的三天后。
贾府来了一位陌生人,经贾老介绍后方才知晓,此人名叫贾元,字伯善。家住临汾县,是贾老的侄儿。
东方硕看见二人满脸愁容于是问道:“发生何事?”
贾老说道:“粱道失踪了!据消息,可能被黄巾贼抓走了。”
黄巾贼?对了,以前历史课上有讲,东汉末年有个叫张角的搞了个黄巾起义。
不会跟这有关吧!
看来能确定这是东汉末年无疑了。
贾梁道便是那位救助过自己的贾老孙儿,可惜未曾一见,便被黄巾贼给抓了!
“本来与粱道约好在临汾县汇合,前往解县与河东柳氏商讨订亲的事。
等了两天也没见到粱道,便派人出城去打听。才知道最近几天临汾县外发现大批黄巾贼在劫掠商贾,梁道很可能就是被他们抓走了!”贾元解释道。
贾习沉思道:“黄巾贼的事情,老夫也曾听粱道那孩子提起过!”
“可有派人去找?”东方硕问道。
“家族已经派人去找了,并且通知了官府。可如果真被黄巾贼抓走了,谁又敢去要人?
那些黄巾贼都是亡命之徒,一言不合便刀剑相向。”贾元语速加重,显得有些焦急。
贾老愁眉不展,来回踱步。自己唯一的孙子,一手带大的孙子,就这么被黄巾贼抓走了。哪能不担心,不焦虑!
东方硕思虑片刻,问道:“可知这黄巾贼的营地在哪?”
“具体位置不知,据说是在临汾县与襄陵县之间,靠近汾水的山谷中!”贾元说道。
东方硕向贾习拱手道:“粱道对我有救命之恩!如今有难,我不能坐视不理。
我现在就去找黄巾贼打听,贾公就在此等候消息吧!”
东方硕言罢,正欲转身而去,却被贾公叫住:“年轻人,稍等...”
贾老转身去了后院,不到片刻,只见贾公双手捧着一柄刀走了出来。
“这是?”
“这是老夫年少时从军,与匈奴人厮杀时用过的刀。
本想留个纪念,但如今粱道出事了。汝此去也是危险丛丛,拿着这把刀防身吧!如果打听到消息就立刻回来,咱们再想办法。可千万不要意气用事!”贾老叮嘱道。
“说的没错,年轻人千万别冲动,这里有些四出五铢,你拿着路上用。”
贾元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袋子递了过来。
东方硕接过一小袋五铢钱和大刀。长辑一礼以示感谢,转身推门而去。
贾习与贾元相对而视道:“如今黄巾肆虐河东,需与河东世家一起组织人马共同对付!”
“前几天闻喜裴家已经发来了邀请,当时我没答应!如今却要厚着脸皮去了。”贾元叹气道。
“事关粱道生死,不可置身事外了,汝需速去与汝父商议。”
“是,叔父大人!”
贾元言罢,骑马而去。
贾习看着门外贾元离去的背影,露出了深思之色。
“粱道啊,你是贾家的希望,可千万不能出事啊!”贾习喃喃念道。
……
东方硕出得城来,回头看着城楼上“襄陵”二字,城楼两侧各站一名官兵。
汉朝尚火德,官兵的衣服以红黑为主色调。
这还是东方硕第一次看见东汉的城楼和官兵。
如果手里有相机,肯定得上去来张游客照发朋友圈。
再看这城墙好像也不怎么高呀!和电视剧里的比起来差远了。
可能因为这是小县城,人口不多的缘故。
如果有机会真想去看看长安、洛阳这样的大都市,会是多么庄严肃穆。
东方硕抱着旅游观光客的心态细细点评着。
…
“嘿,还挺沉!
我这瘦胳膊瘦腿的怎么挥砍杀敌?”东方硕自嘲的笑了笑。
东方硕手中提着大刀,走在官道上,远看有些滑稽。只因其个子不高,身形瘦弱,与这把三尺长刀显得格格不入。
据说临汾县在襄陵县西南方向,只有先找到汾河,沿着汾河走,或许能发现黄巾贼的营地。
东方硕一路向西,走了大概四里路,果然看见远方有一条河。接着往南又走了两个时辰,没找到黄巾贼营地,只找到了一个太公庙。
眼见天色已暗,便决定在庙里休息一晚。
太公庙有点破旧,门窗斑驳,屋顶还漏着风。好在庙里有些许稻草,也许是以前在这过夜的人留下的。
东方硕在神像前拜了拜,也不知道供奉的是哪路神仙,总之遇庙就拜绝对不会错。
接着又在太公庙附近砍了些许木柴用来生火。
到了夜间,东方硕坐在火堆前拿出一个面饼。
这面饼是东方硕出城前在县里买的,两个铜板买一个,贾元给了一百个五铢钱铜板,东方硕一口气买了五个面饼,用一块布包了起来,已便在路上吃。
其将面饼拿在手上,擦了擦,正准备啃,忽然发现庙门口站着一个人影。
吓得东方硕立马丢掉面饼,抄起身旁的大刀。
那人却不管不顾冲了过来,捡起地上的馒头一顿狼吞虎咽。
东方硕还没来得及害怕,那人已经把馒头吃完了.....
虽然灯光很暗,但由于东方硕夜视能力很强,所以还是能清晰的看到对方样貌。
此人蓬头垢面,衣服脏乱不堪。系着狼皮制的围巾。年龄大约18-20岁的样子,个子比东方硕高。臂长如猿,浓眉大眼,身后背着弓箭。
“你是何人?
...为何在此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:新笔趣阁(m.xbiquge520.cc)汉末之白波云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